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Chiung-wen Chang

團結經濟之在地實踐 VIP 課程的教與學

When we are asked how we are going to build a new world, our answer is, “We don’t know, but let’s build it together”. – John Jordan

資本經濟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加持,擴大了貧富差距的鴻溝,而其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甚至危及全球發展的永續性。在各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紛紛關注「後資本主義的可能性」(post-capitalist possibilities)的同時,我們可以透過課程延續相關議題的探究,但什麼樣的教學可以讓我們進一步帶領學生去理解、思考,甚至嘗試「採取實踐取向的研究途徑著手對社會經濟進行改造」呢?東華大學自 109 學年度開始推動「垂直整合專題課程」── Vertically Integrated Projects(VIP)──提供了一個能將「做中學」路徑導入社會科學領域教學的課程機會。我協同原住民學院黃盈豪老師,分別從經濟地理學與社會工作的領域專業,一起提出「團結經濟之在地實踐」的課程規劃,並獲得獲東華大學深耕計畫經費支持,進行為期三年的跨領域人才培育與實踐研究。


這門課圍繞在團結經濟(solidarity economy)的認識與參與。團結經濟作為是一種替代性經濟模式,主要針對資產匱乏、競爭疲弱的邊緣社群,藉助其自身無形資產,通過合作互助方式改善生計,以提升生活品質。團結經濟本身就是一場全球性的社會運動,其目標是透過合作、參與及包容來解決主流經濟體下的剝削、排除與邊緣化等問題。這是一種的「倫理政治」 (an ethicopolitics),鍊接了具共同理念的組織(例如合作社)與行動(例如社區支持型農業或部落廚房)。正由於團結經濟概念背後蘊含著實踐「將社會正義的價值重新帶回生產與分配的系統」之倫理性,我們在課程規劃上以部落伙伴與經濟弱勢者為合作對象,引領學生參與地方經濟的微型改造工程,將結合田野調查與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帶領學生進行專題研究,其核心價值在於鼓勵學生起身參與團結經濟的實踐。


在教學上,我考慮到多數學生對於現今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影響相當陌生,因此採取讀書會方式,作為共學的基礎。三個學期以來,我們透過《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顛 COOP 踏查報告》、《真實烏托邦》、《民主式經濟的誕生::終結經濟榨取,解構勞資框架,創造繁榮永續的共好新生活》與《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等書籍的共讀,從各國案例中看清資本主義的本質,也瞭解經濟民主的可能,同時也經由社會學者的理論觀點,彼此討論另類經濟有哪些可行的路徑。


搭配著文本的閱讀,團隊的學習也進到部落的場域當中,藉由拜訪一些積極為部落共好而努力在地團隊,深入認識不同團隊在發展團結經濟時的不同脈絡與歷程。例如,由光復阿美族青年所組成的「火力之原」期待將傳統漁獵(例如馬太鞍濕地的「巴拉告)轉化為體驗式的遊程,藉此讓漁獵文化的技藝與精神繼續流傳下一代青年,並且也讓一般民眾在遊程當中體認到原住民族面對山林河川的生態倫理觀。我們也多次拜訪「紅葉福利雞蛋生產合作社」,這是一個個由十多位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太魯閣族長輩所組成的微型企業,結合了動物輔療、動物福利與合作經濟的運作,為自己營造一個活力老化的社群。

2020 年 11 月 1 日馬太鞍巴拉告生態漁法工事~體驗活動

  

除此之外,我們也認識了撒固兒部落透過長照站的營運,悉心照顧社區長輩的起居。在疫情稍告緩和後,我們則前往鹿野地區進行移地教學。期間參訪由一群在地青年為了穩固地方傳統產業系統而串連籌組的紅烏龍合作社。隨後我們親臨知名 2626 市集,以參與觀察的方法貼近市集人潮,去感受一個由地方共創的市集空間,如何讓消費經驗帶著土地與人情的氣息,而不再只有標價商品。最後一站則是走訪巒山森林博物館,去聆聽部落如何抵抗財團圈地,為部落、為世代、為地球守護原始森林的故事。


VIP 課程深具彈性,因而給予團隊相當大的自由空間,讓我們可以用深度對話與腦力激盪的方式深入議題,可以走入部落去見習經濟的互助互惠如何成為可能,可以在一個教學相長的共學氛圍中進行跨域學習。接下來,課程團隊進入到第四個學期,將陸續有參與課程的學生要開始逐步啟動專題的設計與實作,期待學生們走出一條深入議題並兼具學習樂趣的課程路徑。

2021 年 12 月 21 日「啟動專題」關鍵字接龍~交流討論

- 刊登於《人社東華》第32期 2021

18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