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年的暑假是我第二度帶領研究生前往海外參與國際研討會,學生根據手邊中的行動研究,以Starting up a credit union on campus: A collective action in a Taiwan’s university為題進行發表。這位學生以英語上臺報告,而我則與其他與會學者一起坐在聽眾席中聆聽發表。學生在二十分鐘的發表過程中少不了緊張與小口誤,最後終究是順利完成自己的第一場學術發表;到了問答時間,學生轉而發揮頗流利的英文口語,與現場提問的學者應答如流。當時我在現場並沒有非常專注在發表的內容。畢竟身為指導教授,基本上對於論文已充分掌握。

我的思緒在同一個時間飄向兩個地方,一方面暗自驚嘆「當我還是研究生的時候,自己在做什麼?」「我是多麼榮幸能指導這麼的優秀學生,碩一才剛結束就有本事到國際研討會參與論文發表...」而一方面,我細細回想過去一年多的行動研究歷程,這位學生 (及其他一同參與其中的同儕伙伴們) 以一種令人激賞的學習態度與周旋到底毅力,熬過一個個艱困的關卡。這一段學習的珍惜最值得成果不只是在CV記上一筆參加國際研討會的紀錄,或是在最後得到一張碩士學位文憑,而是學生們願意選擇一個超越自我的目標前進的態度。

I don't teach geography for a living; I do it for fun.
- countless geography teachers

回到個人的教學理念,我所想要傳達的是一直以來期許自己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教學目標。因為從我個人的學習經驗體會到,自己從所有令人敬重的老師們身上所得到最珍貴的寶藏不是淵博的學識,而是被鼓勵與被肯定後所得到的信心。這讓我在漫長的求知道路上充滿勇氣,也因此給學生一個表現舞台是成為我身為老師持續努力的「專業工程」,希望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可能從來沒有發覺到的能量,進而一步步陪伴學生通過磨練激發出潛力,而讓自己發光。沒有自信心作為基礎,創造力的生產將無以為繼。

在高教體系中,大學教師所接應的是一群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的年輕學子。這些學生過去的學習經驗多半是在滿足師長的期待,較少有機會去認識自我,也不清楚自己可以有哪什麼理想要去追尋。因此我在大一的第一堂課中都會跟學生討論大學教育是什麼? 大學和過去中學的學習會 (或應該) 有什麼不同? 主要是希望去提點學生,所謂的「自由」並不是自然而然就存在,而是要透過實踐去爭取、去體驗。我同時也我認為「承擔責任」是自由必要條件,因為自由在於有能力取捨,而任何取捨後所產生的結果是由自己承擔;再者,任何個人的自由都必須建立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每個人都應該是以「社會人」的本質存在著,而非隨心所欲。簡單地說,只有通過自我承擔與群我協調才能達致真正的自由。

P1010437.JPG

​與學生討論自由對於大學生涯的經營有什麼樣意義呢? 我的想法是「把球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們去探索自我、去思索未來的可能性、去塑造屬於自己的願景;而身為大學教師的職責則是去鼓勵、導引學生誠實面對自己。所以我很喜歡在課堂中與學生們針對任何議題對話,更重視在任何課餘時間的師生互動場合中,與學生更深刻的對談。在學生面對困惑時,我通常不願意給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而寧願花更多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邏輯分析,從而釐清問題的核心,以致於能從龐雜的資訊或者事物的表象中去合理歸結出種種可能,再進而做出明智的抉擇。

黑板圖紙

我特別喜歡對大一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大學之前學校教育基本上被綑綁在考試框架上,因而必須反覆的複習,爭取所謂好的成績。那麼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之後呢?沒有考試的學習該是什麼樣貌? 每年有太多太多專業知識被產出,光靠複習老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怎麼足夠? 我通常會點出將這些龐雜的知識轉化到自身的三個實務策略:

‧  課前閱讀 reading in advance
‧  團隊學習 team-based learning 
‧  積極思辯 critical speculation

這是在提醒學生:大學是一個偏向自主學習的教育場域,所以「預習」這項功課更值得被鼓勵,「群組學習」更應該被實踐,而同時需要有更廣泛的「閱讀」當作基礎,進而去「思考」與「討論」。我對於自主學習的鼓勵,是基於對學生培養批判思考與積極自我實踐的期待,也因此我設定自己在教學上的角色不只是某個專業領域的授業者,還能與學生在課堂或課餘時間針對任何議題進行對話。面對學生的困惑或難題,我所給的不是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試著透過討論與生活經驗的分享,讓學生可以從龐雜的資訊或事物的表象中歸結出種種可能,再進而自己做選擇。我深信教師的職責包括知識的傳遞,以及價值的啟發。所謂的諄諄教誨來自於身為教師的熱情與理性,而這些熱情與理性是要透過長期的陪伴來導引學生朝向我個人的教育目標發展。

七彩粉筆

開設課程 current courses 

  • 經濟地理學
    economic geographies

  • 田野調查
    fieldwork

  • ​地理學研究法
    methods for human geography​​​

  • 鄉村地理學
    rural geographies

  • ​食物、文化與空間
    food, culture and space

  • 合作經濟與在地實踐
    cooperative economy and local practi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