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團結的拳頭

2012年我以「取回生命彈性的自主權:合作事業的在地實踐與參與式探究」為題,參與本校「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跨界探究:人文想像、在地實踐及社會創新」多年期整合計畫,這是我首次採取行動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計畫,這開啟了個人在研究與社會實踐的連結。從103年度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花東地區產業六級化發展輔導委辦計畫,到現階段所參與的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USR)與本校VIP課程計畫 (團結經濟之在地實踐計畫) ,多年來我所投入的社會實踐以「合作社」主要範疇,投入合作社理念與實務的教育推廣,實作範疇涵蓋校園儲互社運動、社群微經濟發展以及合作社人才培力等面向。​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 Karl Marx
6_6_edited.jpg

USR

USR | 比鄰共好
 
​本校​會參與中心USR計畫團隊以「比鄰共好」為核心命題,著重全球地方感之培養,透過BRICK學程的研發,開創出實踐型自主學習模組,將本校社會責任定位在「培養永續生活能力」的教育工程。

SPC 圓.png

我在107年度加入計畫團隊當中負責「合作經濟」項目之執行,目的在支持社群微型互助經濟的發展,此外也針對參與課務系統的創新研發,負責規劃「社會實踐微學程」,擔任「實踐取向自主學習學程」學生自主學習團隊之諮詢與輔導,建立一套社會參與式學習路徑。

BRICK學程旨在引導學生發掘並回應日常生活之真實議,乃本校執行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時,經分析大學生「自主學習變革歷程 」以及「自主學習行為轉化原則 」後,研發出「學習者本位」之教學革新,並於106學年度起正式開設「實踐取向自主學習學程」(簡稱 BRICK) 。以Break-Refine-Imagine-Catalyse-Kindle為目標,鼓勵學生自組團隊,依志趣訂定實踐性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進程,並自107學年度起開設「社會實踐微學程」,提供學生系統性培力課程,以支持學生團隊有效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參與。​

VIP

VIP |  團結經濟

VIP (Vertically Integrated Projects) 為本校「垂直整合專題課程計畫」。以教師專業研究領域為基礎,採用多年期、跨年級和跨領域的團隊規劃,以改善社區、生活或未來社會發生的問題作為目標,來培養大學部學生深入學術倫理探究的精神及發展實務研究及實踐應用的能力。 

資本主義經濟加劇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問題已危及全球發展的永續性,因此越來越多社會科學領域學者投身「後資本主義的可能性」(post-capitalist possibilities) 之實踐,採行動取向的研究途徑參與社會經濟的改造。團結經濟 (solidarity economy) 為一種替代性經濟模式,主要針對資產匱乏、競爭疲弱的邊緣社群,藉助其自身無形資產,通過合作互助方式改善生計,以提升生活品質。​

我與原民院黃盈豪老師連結經濟地理與社會工作的領域專業,共同提出「合作找幸福:團結經濟之在地實踐」計畫,以社區伙伴為合作對象,帶領學生參與地方經濟的微型改造工程,旨在將社會正義的價值重新帶回生產與分配的系統之中。該項計畫通過本校教學卓越中心VIP徵件審查,獲深耕計畫經費支持,於109學年度啟動為期三年的跨領域人才培育與實踐研究。

 

計畫之執行結合「田野調查」與「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在教學上,則引導學生團隊進入場域,以「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的方式,從認識合作對象的社會經濟脈絡開始,進而著手與合作對象共同擬定並執行各項行動方案 (含社群共識營、微型創業工作坊等),與合作對象一起啟動行動研究,針對各部落/社群的獨特性,發展合作互惠的經濟運作體系。​

We are trying to build a politics…
that acts in the moment,
not to create something in the future
but to build in the present,
it's the politics of the here and now. 
– John Jordan

以互助與協力的方式 創造利潤

以平等與公益的價值 分配結餘

合作社是一種經濟組織的企業營運方式,在眾多的社會型企業中合作社的歷史發展最久,且恪守七大原則。1995年國際合作社聯盟明確定義合作社乃是「基於共同所有及民主管理的企業體,為滿足共同的經濟、社會、文化需求與願望,而自願結合之自治團體」。

社群微經濟發展
合作社人才培力
合作教育 20200909 紅葉.jpeg

109學年度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將「合作經濟」列入三大主軸之一,以建構社區型態的微型互助經濟體系為執行目標,對應「減少不平等」與「永續的城市與社區」SDGs永續指標,致力於永續且公平的生活實踐。該計畫主軸由本人負責規劃與執行,場域涵蓋校園合作社組織 (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與東華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 、在地合作社場或社區組織。執行策略從合作教育與場域實踐著手,由計畫團隊以a local coop hub為概念,進行合作社經濟之推廣與培力,培養本校實踐型組織學生菁英,在同時本團隊也因應花蓮在地微型經濟發展之獨特脈絡,支持在地合作社場與社區組織健全發展,建構立一套校園與社區間互助互惠之培力系統與人才媒合平臺。

過個人在合作社運動的參與主要投入啟動校園合作經濟營運、陪伴在地合作社場發展,以及​​​​​​​​​​​​​​​​​​​​​​​​​​​​​​​​​​​​​​​​​​​​​​​​​​​​​​​​​​​​​​​​​​​​​​​​​​​​​​​​​​​​​​​​​​​​研發分眾化合作社課程等實務工作。我將統整這些場域參與所累積的珍貴經驗,在112學年度最新一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執行中,以「經濟民主」為核心價值,建構出一套符合在地需求的「社群經濟培力平臺」,為在地微型經濟的永續發展編織出協力共創的資源網絡。

啟動校園合作經濟營運
陪伴在地合作社場發展
​​​​​​​​​​​​​​​​​​​​​​​​​​​​​​​​​​​​​​​​​​​​​​​​​​​​​​​​​​​​​​​​​​​​​​​​​​​​​​​​​​​​​​​​​​​​研發分眾化合作社課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