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經濟環境失衡造成就業環境惡化,加上背負就學貸款,青年貧窮化使得整個世代成為經濟弱 勢。這樣難解的結構性經濟困境,已不再是高等教育所能解決。二○一四年經由儲蓄互助協會花蓮區會 主任侯阿金介紹,幾位東華大學的主婦聯盟合作社學生社員與我初次接觸強調自助互助的「平民金融制度」,我們開始思考,若求學階段能實際透過做中學來認識儲互社的功能、運作及社會價值,是不是有機會在進入社會前先儲備一些非逐利性質的理財知識,而不至於陷入孤絕無助? 於是試想合作金融組織推廣到校園的可能性, 讓更多學生納入「以人為本」的金融普惠(FinancialInclusion)體系中,結合眾人之力儲備個人的金融能量。
為了進一步了解儲互社的實際運作, 二○一五年四月拜訪績優的花蓮縣門諾儲蓄互助社,經由理事長佘陳金蓮的詳盡說明,瞭解儲互社透過社員每月定期儲蓄集資,就像是涓滴細水所匯集的水庫,提供亟需資金周轉的社員,能夠「有尊嚴」的取得借貸機會。大學生通常沒有大筆資金支出,但是開學常購買昂貴的原文書籍或是學期中配合課程參與外埠教學參觀,因此若能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儲互社,將能透過儲蓄習慣的養成讓自己受惠。
儘管臺灣各儲互社中尚未有以學校為單位,設定共同關係人所成立的單位社,不過在莊金生顧問、于躍門教授、張英陣教授與陳岫之等多位先進的鼓勵下,二○一五年十二月召開發起人會議,選出四位教授與三位研究生組成「花蓮縣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籌備委員會」,根據組織章程第二章第七條:「本社社員由具有國立東華大學及其附屬單位之教職員生與畢業校友共同關係之自然人及非營利法人組成。」
不僅僅為了厚實學生的經濟資本,也希望學生藉由參與累積社會資本,因此以「組織學習」為出發點, 向外串連。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提供許多行政支援,於校園內嘗試連結「單車合做社」、學生廚房「AmigoBar 」等學生社團,共同商議未來如何一起利用儲互社,協助學生發展課外活動,甚至為創業做準備。例如單車合做社發想結合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的小社員(小學生),鼓勵將零用錢存到儲互社,以借貸方式透過單車合做社採購「箱車」─未組裝的單車,小社員在單車合做社的協助與指導下 組裝單車,並學到基本的保養維修技術,也從中實踐借款與還款的理財概念,瞭解如何計畫性消費。
籌備過程中也一步步拆解現行制度不適用校園的框架限制,並發想深具創意的發展步法。例如,儲蓄是為了節流,但是沒有開源何來節流?因此二○一六年暑假安排學生到農場打工,只須入社且每月存款至少一百元,即可取得打工機會,也希望藉此為在地小農稍稍舒緩缺工的壓力。這些繁複的聯繫與準備工作由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從出發點開始,一再彼此提醒落實民主參與,擺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械運作,從而圍繞著創新行動的核心,找出學生經濟獨立的實踐路徑。
儲互社運動需要青年力量
一個以學生為主要對象的儲互社,也存在著以往單位社所沒有的難處。舉例來說,社員人數在籌備期間 穩定成長,但受限於學生社員的經濟能力,股金募集速度相對緩慢,且籌備期有近三個月的寒暑假,造 成進度停頓,對校園儲互社而言只有六個月,根據儲蓄互助協會現行制度《設立儲蓄互助社籌備工作實 施要點》規定「籌備期最多九個月」,並不適用。
那麼,為什麼堅持要選擇一條比較難走的路呢?一個簡單原因,就是主體性。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就學、進修、創業等面向,設計貼近青年需求的方案。此外,臺灣儲互社社員結構正趨於老化,而新血卻注入有限。肩負家計的青壯人口乃是儲貸業務的重要服務對象,因此希望學生透過更直接的參與讓儲互社運動向下扎根,將青年學子的活力與創意帶入社務的革新中,成為堅實的社員以支撐業務發展。
- 刊登於《綠主張》2017
Comments